Menu
走出低谷的雷軍押上所有,但小米造車還未見“干貨”
時間: 2022-08-18 09:58:46 點擊數:469 字體:

1.小米手機的高端探索尚未完全被市場接受,市場態度并不樂觀,上一代小米11系列全系燒WiFi的規模問題,以及發源于B站火爆于全網的MIUI圣經,再到Mix系列第一代折疊屏的口碑崩壞,都導致小米的高端之路,始終如無根之萍,負面Buff一度在去年被疊至最高。

2.面對2024年需要量產的目標,未來兩年,小米面臨著既要守住智能手機業務的基本盤,又要在造車上取得突破的考驗,不可謂不艱難。

3.今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比要達到20%。然而,截至今年7月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接近25%,大幅超前于國家的預期,這不僅意味著小米等后來者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同時也刺激著更多的“前人”不斷加碼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發——目前來看,大量車企已經啟動對氫能、光伏+儲能等新能源方案的探索,而小米作為一個后來者,其后發制人的空間遠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龐大。

不管你喜不喜歡小米,都必須要承認,雷軍可能是為數不多還愿意站出來,在臺上侃侃而談幾個小時的互聯網大佬了。

在2020年小米十周年演講后,雷軍的年度演講成為了小米公司的一個慣例。

然而,今年雷軍的演講,卻一定程度上,“翻車”了。

在前期的預熱中,這場名為“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的年度演講,被一個更大的Slogan所取代——“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

聽完整場演講,不難發現,大佬的低谷也固然存在,只不過在這個追夢越來越難的當下,普通人實在是對此難以共情。

有網友在彈幕里感嘆,如果這也叫低谷,那我們是什么。

在彈幕的間隙里,站在臺上的雷軍,依舊謙虛而溫和,一如當年離開湖北,獨自赴京的少年。

兩年畢業,三年當上總裁

1969年,雷軍出生于湖北仙桃的一個普通家庭。

1987年,雷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系。實際上按照他的成績,選擇清北也都毫無壓力,但因為武大是國內最早建立計算機學院的大學之一,出于對計算機的喜愛,雷軍還是選擇了這里。

當時,武漢大學創新推出了日后在全國高校普遍實行的學分制——只要修夠對應的學分,不管有沒有讀滿四年,都可以畢業。

于是,雷軍用兩年的時間修滿了全部學分,然后就背著包來到了武漢電子一條街“闖蕩”。期間,他寫過加密軟件、財務軟件、CAD軟件,還做過電路板設計,甚至還干過一段時間的黑客。

大三那年,雷軍獨自研發出了一款“免疫90”殺毒軟件,迅速在圈子內引發轟動——這款在當時售價數十元的軟件,輕輕松松幫助雷軍賺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嘗到甜頭后,雷軍找來王國全、李儒雄等武大師兄,成立了一個公司,取名“三色公司”——說是三色公司,可公司里一共只有兩臺電腦,主要產品是漢卡。

然而,沒等產品獲得關注,“三色漢卡”就很快遭遇了“剽竊”,最終,公司慘敗,雷軍三人也不得不黯然離場。

這次失敗,直接促成了雷軍的北漂生涯。

到了北京,雷軍先是進了航天部下面的一家研究所,業余時間里,他依然混跡在各個展會或論壇里。

1991年11月4日,在一次展會上,雷軍遇到WPS之父求伯君,后者也曾聽聞過“免疫90”這款殺毒軟件和雷軍本人。兩人一拍即合,雷軍辭職,加入了金山,先后擔任金山公司開發部經理、總經理等職務,2000年時,金山公司股份制改組后,出任北京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

在求伯君的支持下,雷軍找回了老同學王全國,組織了幾十號人的隊伍,全心開發WPS、表格處理、操作系統等一系列“盤古”組件,金山和雷軍都對這個項目充滿期待。

到了1995年4月,盤古終于發布了。然而,這套200多萬成本的軟件,最終的銷量卻只有不到兩千套。

與此同時,WPS也賣不動了,而雷軍對此卻束手無策。

多年后的今天,雷軍分享了他思痛之后的決定,自己去站店賣貨——這段經歷讓雷軍感悟出了一個道理:作為研發負責人,一定要深入一線去考察用戶的需求。

有了這樣“下沉一線”的經歷,雷軍率領團隊接連開發出金山影霸,金山詞霸等暢銷軟件,讓金山再次回到上升的軌道。與此同時,雷軍對WPS的升級也大獲成功,銷售量突破1.3萬套。

然而,彼時的雷軍,并沒有關注到,外界的變革已經開啟了。

大洋彼岸,網景1995年上市,雅虎1996年上市,互聯網的浪潮傳導至國內,推動了一大批公司成立——1997年網易創辦,1998年騰訊創辦,互聯網的星火已經漸次點燃。

直到1998年10月,雷軍才真正意識到這波浪潮已不可阻擋。他說服董事會,可以采用收購方式快速出擊——在此次演講中,雷軍也澄清了一點,所謂馬化騰要將QQ賣給自己的消息純屬謠言,自己真正嘗試收購的互聯網公司只有一家,就是網易。

只不過,雷軍向丁磊報價1000萬收購網易,被后者拒絕。很快丁磊告訴他,網易融資1000萬美元,公司估值6000萬美元。

雷軍說,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倒在電商崛起前夜,卻抓住移動互聯風口

收購不成,雷軍只有自己干。他選擇了做電商。

2000年5月,卓越網正式上線,主賣圖書和音像制品。

雷軍為卓越網設計了一種注定會火爆的模式:設置大量特價1元商品但卻不包郵。這樣一來,用戶就會多買一些以促成包郵條件,于是,卓越網迅速獲得了大批忠實用戶。

卓越網還開創了最早的多地倉儲、最早的自建物流等,并推出了北上廣深4小時送達服務——很難想象,這些在20年前就已經實現了。

然而,雷軍沒有趕上好時機,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后,資本市場低迷,雷軍率隊把所有能找的VC都找了一個遍,沒有一家愿意投錢。

到了2004年9月,實在熬不下去了,雷軍只能忍痛把卓越網以以7500萬美元賣給了亞馬遜。

陰差陽錯之下,僅僅半年多之后,新一輪互聯網熱潮又來了,B2C電商迎來了全面崛起的盛世,然而卓越網卻已經不再屬于雷軍。

卓越網成為了雷軍心里永遠的痛,但比起賣掉網站,更痛苦的是,作為一個創業者,錯失了整個互聯網時代。

這也在雷軍心里種下了一根刺。

2007年,金山終于上市了。同年,雷軍宣布離開這家自己奮斗了16年的公司。

他做了一陣子天使投資人,期間,他先后投資了拉卡拉、UC瀏覽器和凡客誠品。

2010年,雷軍決定創業,他意識到,未來幾十年,都會是移動互聯網的天下,而智能手機就是最大的那個機會。于是,當年4月,在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一間很小的辦公室里,雷軍和金山的黎萬強、微軟的黃江吉、谷歌的洪峰、摩托羅拉的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劉德和多看的王川等13名員工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此創辦了小米。2011年4月20日中午,小米1終于面世,整個公司的人都為之歡呼,當時的場景,雷軍稱,他一輩子都忘不了,這是一款他真正想做的手機。

最高光的時刻,小米曾憑借17.1%市場銷量超越三星15.7%和蘋果14.3%,于2021年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然而,盛名之下,伴隨著小米的爭議始終沒有減少。

一方面,小米手機的高端探索尚未完全被市場接受,市場態度并不樂觀,上一代小米11系列全系燒WiFi的規模問題,以及發源于B站火爆于全網的MIUI圣經,再到Mix系列第一代折疊屏的口碑崩壞,都導致小米的高端之路,始終如無根之萍,負面Buff一度在去年被疊至最高。

目前來看,新發布的小米12 Ultra以及Mix Fold 2等機型口碑尚可,但礙于售價及定位的原因,更多還是“小眾爆款”,很難成為出貨大頭。而真正可能走貨的小米12S/S Pro卻銷量慘淡——在今年7月6日首發當天的京東商城上,小米12S銷量僅為3679臺,小米12S Pro銷量也不過6747臺。

另一方面,則是造車方面持續投入的壓力。面對2024年需要量產的目標,未來兩年,小米面臨著既要守住智能手機業務的基本盤,又要在造車上取得突破的雙線作戰,不可謂不艱難。

賭命造車,前路幾何?

演講當晚,雷軍花了大量篇幅講小米造車的最新進展,將選擇自動駕駛作為突破方向,并且會采用全棧自研算法,目前已經進入測試階段。

此時,距離小米官宣正式進軍電動汽車行業已經過去500天。如果按公司正式成立的時間來算,甚至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而按照小米制定的時間表,首款電動汽車將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但是,涉及到車輛生產的環節,短期內仍將是小米的短板——不同于華為找來小康,百度牽手吉利,小米并未選擇與成熟車企合作或是如蔚來一般尋求車企代工,而是選擇自建工廠,后者落戶于北京經開區,一期項目已于今年4月開工。

即便是按照特斯拉的“上海速度”來測算,小米最快也要到明年2月才能完成工廠建設與投產。

然而,諷刺的是,小米這座位于北京的工廠,現在連生產資質都還沒有著落——根據彭博社消息,小米公司幾個月來一直在與發改委溝通,暫未能成功。

可以想見的是,小米獲得許可證的延遲時間越長,競爭對手的領先優勢就越大。至少就目前來看,除了自動駕駛方面披露的內容之外,車型平臺、外觀設計、E-E架構、“三電”系統、整車生產線、供應商等,小米汽車都沒有一點口風露出。

即便是快進到小米目前已經造出了工程樣車,考慮到后續測試與驗證階段仍需要花費大量發展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距離真正意義上的量產,仍有至少一半以上的路程。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燒錢速度也遠超其他行業,在這個領域,幾百億的投入才能拿到入場資格——以自動駕駛為例,小米豪稱自己投入33億做自動駕駛,然而根據“蔚小理”的財報來看,每一年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投入仍高達5-10億元,從持續研發的角度,小米在自動駕駛上的投入并不算多。

而鑒于原材料的大幅漲價,虧損更是成了車企的常態化,去年全年,蔚來、小鵬、哪吒汽車的凈虧損達到40.1億、48.63億和29億元,考慮到小米暫時還沒有實現對上下游資源的控局,這意味著后者大概率也很難逃脫虧損的定律。

這就使得擺在雷軍面前的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一方面,小米目前的現金流能否支撐其幾百億元的投入?考慮到手機業務早已步入存量競爭的時代,AIoT也已經基本不再提起,小米暫時還不具備“高枕無憂”的條件——今年618期間,iPhone 13單款機型冠絕全榜的場面更是歷歷在目,與此同時,小米其它價格段產品也受到榮耀、vivo等品牌的挑戰,而一旦手機業務這個“現金牛”出現波動,勢必會影響到造車業務的“供血”。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大幅超出預期——今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比要達到20%。然而,截至今年7月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接近25%,大幅超前于國家的預期,這不僅意味著小米等后來者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同時也刺激著更多的“前人”不斷加碼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發——目前來看,長安、廣汽等車企已經啟動對氫能、光伏+儲能等新能源方案的探索,而小米作為一個后來者,其后發制人的空間遠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龐大。

此外,小米一貫深入人心的“性價比”戰略,在零跑、哪吒、五菱等品牌的先發優勢下,在新能源汽車上也可能無從談起;智能駕駛領域,百度、華為乃至“蔚小理”的前期布局,同樣也是小米難以彎道超車的技術“鴻溝”。

兩相疊加之下,如何打好這一場“雙線戰事”,對小米與雷軍而言,才是走出低谷之后,真正擺在眼前的考驗。

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公与媳厨房在线播放,国产农村老熟女国产老熟女,公车全黄h全肉短篇公车之狼视频,麻豆丰满少妇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