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王金照:我國汽車產業鏈面臨分流挑戰,亟需形成全產業鏈優勢系統
時間: 2022-09-08 10:53:53 點擊數:541 字體:

“現在全球產業鏈分工布局由全球化一體化,向區域化多元化方向演化,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面臨分流的挑戰。”

9月7日,在2022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王金照立足全球產業重構的時代背景,談及中國汽車產業鏈的機遇和挑戰。尤其在資源民族主義傾向有所加強的大環境中,全產業鏈優勢系統對于保障資源供應安全的重要性。

王金照首先指出,在新能源快速發展過程中,鋰、鈷、鎳、動力電池原料的供給問題無法回避。

“我國雖然是相關礦產資源消費大國,但是在全球的定價權是缺失的。”根據其預測,我國鋰的消耗量2025年達到24萬噸,2030年超過40萬噸,中國的鋰、鎳和鈷對外依存度2030年分別達到80%、92%和98%。從鋰、鎳、鈷的資源分布來看,也是比較集中的,我國占全球的儲量比較低,鋰資源占全球的儲量只有5.5%左右,鎳和鈷相對比較匱乏。

顯然,中國作為“買方”身居“賣方市場”的不利地位、國內對鋰、鎳、鈷等資源的高消費需求、相對匱乏的儲量造成的對外高依存度是議價權缺失的主要因素。加之發達國家也在搶抓全球關鍵的礦產資源,出臺關鍵礦產清單,力推供應鏈去中國化,致使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加劇。

但另一方面,我國資源供給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積極因素。王金照指出,我國電動汽車發展起步早,為相關企業海外搶先開發布局提供了先機。此外,新能源礦的冶煉加工水平,在生產工藝、生產規模、生產成本來講處于全球前列,甚至有一定的壟斷性優勢。

基于此,王金照強調,“我們要把現在在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優勢發揮出來,發揮終端市場領先的優勢,發揮在中游市場規模大的優勢,發揮在上游走出去早的優勢,形成上下呼應、內外結合、長短兼顧的全產業鏈優勢系統。”

具體而言,在全球的需求持續增長,中國需求量亦在擴大的背景下,勘探開發是產業鏈上游的主要立足點。王金照指出,首先還是立足于國內的勘探開發,國內的有些資源稟賦稍微差一點,開發成本稍微高一點,但是在全球資源價格大幅波動的背景下,要考慮“算大賬”,這是保障資源供應安全的重要舉措。

同時,積極鼓勵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走出去,對相關企業給予金融、進出口等方面的便利。在現在國際大變局的情況下,還是要做比較好的設計,和有關國家聯手做一些資源開發,這樣更能夠保證資源開發的穩定性、安全性。

中游層面,王金照指出,冶煉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理應作為優勢點,為上游在國際上獲取資源形成支撐。“中游也要走出去,在這些國家資源民族主義傾向有所提升的背景下,到當地勘探開發并冶煉,運回中國的成品也是趨勢。關鍵是我們還是要不斷提高技術優勢,提高在全球整個供應鏈中間的地位。”

最后,針對下游或者流通環節,王金照表示,利用大市場的優勢,提高國家在全球能礦資源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非常重要。對于鋰、鎳、鈷,有些礦產品有期貨,市場參與度不夠,影響力還不足,下一步要吸引更多的市場參與者來參與市場。同時,可加快相關礦種期貨建設,為市場的參與者提供機會,也能夠更好反映中國的供需情況。

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公与媳厨房在线播放,国产农村老熟女国产老熟女,公车全黄h全肉短篇公车之狼视频,麻豆丰满少妇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