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深圳電子制造業的新與變
時間: 2022-09-07 15:54:12 點擊數:501 字體:

深圳作為世界電子制造業工廠,電子信息制造業為其工業第一支柱產業。

據深圳市工信局,2021年深圳電子信息制造業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近六成,產業規模約占全國五分之一。

在深圳389家A股上市公司中,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電子制造業有98家,是占比最大的一個行業類別。

2022年上半年,這98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42億元,同比增長15.5%;凈利潤212億元,同比下滑9.18%,可謂是增收不增利。為此,電子制造公司正在積極尋找業務增長點。

現階段,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加速布局,力求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彎道超車”。深圳電子制造業將其視為一個轉型機遇。

在今年中報里,深圳電子制造業三大主力軍——消費電子、半導體和光學光電子,皆在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各個領域前行,甚至有不少企業頂住業績下行壓力,也要在下半年加速朝這條新賽道狂奔。

消費電子:業績下滑倒逼“果鏈”公司轉向汽車電子

據申萬二級行業分類,深圳有32家消費電子類企業,是電子行業中占比最多的一類。今年消費電子類企業整體增收不增利。

32家企業共同實現營收3779.03億元,同比增長21.55%;凈利潤141.73億元,同比減少1.72%。其中,今年有15家公司的營業收入下滑,而去年僅有2家;以及16家公司的凈利潤收縮,而去年只有8家。

依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22年1-6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36億部,同比下降21.7%,其中,5G手機出貨量1.09億部,同比下降14.5%,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0.2%。5G手機對4G手機的替換速度有所放緩。

消費電子需求放緩,促使消費電子零配件企業紛紛轉向汽車電子。在消費電子類企業中,“果鏈”企業的動向無疑最吸引目光。

得潤電子(002055.SZ)作為“果鏈”中的一員,其主營產品為消費電子精密連接器。上半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分別下降1.72%和391.90%。

同時,其主營業務中汽車電子及新能源汽車業務增速最快,從去年底的24.46%提升至31.88%,而家電與消費類電子則出現了3.45個百分點的下滑。

此外,對于消費電子業務,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對比其2021半年報、2021年報和2022半年報,發現了微妙的變化。

在2021半年報中,得潤電子表示,穩步發展家電與消費電子業務;在2021年報中,相關表述變為,家電與消費電子業務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一方面穩固已有市場客戶,一方面積極開拓新品,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在2022半年報中,得潤電子基本沒有再提及拓展消費電子類業務,而是濃墨重彩地提及了公司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管理模塊業務在國內市場拓展取得的成果,以及汽車電子業務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帶動作用。

另一家上半年巨虧的卓翼科技(002369.SZ),作為一家典型的3C產品和IoT方案的提供商,公司核心客戶包括小米、360、三星等。上半年,因便攜式消費電子類產品收入下降41.68%,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0億元,同比下降27.28%;凈虧損6348萬元,同比下降2504.92%。

與此同時,卓翼科技的主營產品結構正在悄然改變。報告期內,卓翼科技共有兩大主營業務,便攜式消費電子類由去年底的43.21%壓縮至38.99%;而包含車聯網產品的網絡通訊終端類產品則由去年底的40.76%提升至50.75%。目前卓翼科技正在以智能后視鏡、行車記錄儀等智能車載終端設備為服務端,實現“5G+AI+IoT”生態鏈全方位的深度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車電子零配件市場未來還有很深廣的空間。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秘書長劉華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缺少更多的大企業。而他對于大企業定義則是,“作為一個專業的核心零部件企業,若市值未達百億,未來都還有很大向上發展的空間。”

截至8月末,深圳32家消費電子公司里僅有10家市值過百億。其中,立訊精密(002475.SZ)、工業富聯(601138.SH)兩家“果鏈”巨頭早已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找到位置,電連技術(300679.SZ)、長盈精密(300115.SZ)等百億市值公司也皆有布局,并且在上半年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零配件業務。

半導體:頂住業績下滑壓力進軍新能源汽車各細分賽道

消費電子的寒意也同樣傳導至電子制造產業鏈中游的半導體公司身上。Gartner在報告中預測,全球半導體市場正在進入疲軟期,并且這種疲軟期將持續到2023年,屆時半導體銷售規模預計將下跌2.5%。

在上述背景下,深圳半導體公司也面臨同樣問題。上半年,這15家半導體公司營業收入115.51億元,同比下滑12.64%;凈利潤10.88億元,同比下降57.38%。

由于半導體公司研發成本大、進入門檻極高,需要緊跟市場新動向。今年這15家公司皆在中報內討論起新能源汽車業務。其中,有12家公司都增加了研發投入,甚至于有不少公司,頂著業績下滑壓力,也要加碼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研發布局。值得一提的是,芯片下游可以對標各行各業,因此各家芯片進軍的方向均有所不同。

國內存儲芯片領域龍頭江波龍(301308.SZ),在業務討論中指出,當前汽車產品中主要是信息娛樂系統、動力系統和高級駕駛輔助(ADAS)系統中需要使用存儲設備,隨著自動化程度提高,所需的存儲容量也隨之增長。根據Gartner的數據顯示,預計至2024年,全球ADAS領域的NANDFlash存儲消費將達到41.5億GB,2019年-2024年復合增速達79.9%。

因此,即便江波龍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45.57%,公司仍然堅定增加汽車電子上的研發。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1.66億元,同比增10.69%。不僅如此,今年5月,江波龍對子公司上海江波龍存儲增加了1.5億元的擔保金額,并在報告期內新增864萬元投入在江波龍集團上海總部項目。據悉,江波龍正在建設的上海臨港研發中心,重點投入工規級存儲、企業級存儲和自研存儲芯片研發,重點應用于數據中心、智能汽車、智能電網等領域。

中微半導(688380.SH)作為家電控制芯片“小巨頭”,2021年公司營收占比約44%為家電控制芯片。自2018年入局電機及電池芯片領域,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汽車電子銷售531.09萬元,實現了零的突破。雖然上半年中微半導營收和凈利潤分別下滑22.52%和82.75%,但中微半導對于汽車電子芯片業務甚為重視,上半年對車規級MCU系列芯片研發追加投入552.74萬元,目前已累計投入近2000萬元。

中微半導在財報中分析指出,MCU在汽車應用中起到了單元模塊控制的作用,主要用于最核心的安全與駕駛方面。一輛傳統汽車需要用到70顆以上的MCU芯片,而智能汽車的需求量甚至超過300顆。因此,汽車電子在全球MCU下游應用領域占比將超過1/3。基于此分析,中微半導在公司業務戰略發展的第一條中寫道,“擴大在電機與電池、汽車電子等領域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同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招募更多高端研發人才,長期培育各產品線往智能化及新能源汽車電子方向發展。”

此外,電網芯片力合微(688589.SH)正在跨界進入充電樁,指紋識別芯片匯頂科技(603160.SH)和無線音頻芯片中科藍訊(688332.SH)分別錨定車載中央控制系統里的屏幕和音頻領域;電源管理芯片英集芯(688209.SH)和必易微(688045.SH)則是前者加碼車載電源管理,后者朝著電機驅動控制布局;剩余的半導體公司都在以自己的優勢賽道出發,通往與汽車電子相關的各個細分領域。

光學光電子:車載業務成為新增長點

上半年,受手機和家電需求萎縮,光學光電子企業也在經歷周期之苦。深圳電子制造中有27家光學光電子企業,上半年它們共同實現營業收入535.81億元,同比降9.73%;凈利潤10.28億元,同比降60%。

其中對于面板企業的預期不容樂觀。據Omdia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的產能整體利用率預期將比第二季度下降8%,跌至69%,創近十年新低。

然而,比預期更慘的是,上半年歐菲光(002456.SZ)因被踢出“果鏈”,凈利潤同比降2677.73%。這讓歐菲光不由得在今年半年報中喊出“力爭實現到2025年智能汽車業務收入規模行業領先”。

歐菲光還稱,公司自2015年起開始布局智能汽車,目前已深度布局智能駕駛、車身電子和智能中控四塊業務。在這四塊業務里,歐菲光對車載攝像頭業務尤為野心勃勃。目前歐菲光已量產3M和8M周視后視攝像頭、1M和2.5M環視攝像頭、帶加熱功能的2M電子外后視鏡攝像頭、1M和2M艙內DMS和OMS攝像頭等。

據Yole數據,2023年全球平均每輛汽車搭載鏡頭將從2018年的1.5顆增加至3顆,未來車載鏡頭將為鏡頭產業貢獻明顯增量。另據AlliedMarketResearch數據,全球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將有望于2025年達到241億美元。

除了車載攝像頭產品,車載顯示器也是一塊令人垂涎的蛋糕。日前,市場調查機構Omdia將明年的車載顯示器市場規模從原來的88億美元調整為95億美元,上調了約8%。市場分析認為,Omdia在短期內如此大幅度調整市場規模是非常罕見的行為。同時,根據IHS數據,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車載顯示屏的配備數量將不斷增加,到2030年,配備3塊屏幕及以上的汽車數量將達到20%左右。

深圳面板市值“一哥”深天馬(000050.SZ),同為“果鏈”企業,其主營業務為液晶顯示屏。雖然公司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滑坡,但在研發投入上不降反增,相較去年提升45.16%。上半年,深天馬在安徽蕪湖投資成立了車載顯示研發中心,聚焦車載顯示復雜模組的研發。目前公司車載顯示業務訂單充裕,其中車載顯示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20%,LTPS車載產品占比持續提升。其車載業務已實現國際主流客戶和中國自主品牌(Top10)全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不少其他行業的公司也正在跨界加入車載顯示領域。激光及自動化裝備制造商海目星(688559.SH)在已跨界進入鋰電和光伏領域的基礎上,其董事長趙盛宇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還將加碼布局與汽車相關的新型顯示業務。理由是,“若是不將顯示作為與新能源車相關的產業鏈布局,未來有很大一塊業務蛋糕將同別人分享。”

此外,主營LED封裝的聚飛光電(300303.SZ)上半年有4個與車用背光產品相關的在研項目;專注于中小尺寸觸摸屏的萊寶高科(002106),近期正在進軍適用于汽車終端的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摸屏;以液晶顯示模組為主業的同興達(002845.SZ),今年4月在南昌和蘇州分別成立兩個與汽車電子相關的子公司;以及其他光學光電子公司正在車載領域找尋下一個立身之地。

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公与媳厨房在线播放,国产农村老熟女国产老熟女,公车全黄h全肉短篇公车之狼视频,麻豆丰满少妇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