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財政吃不消?第一個取消免費核酸的城市,出現了
時間: 2022-05-30 14:15:32 點擊數:464 字體:

第一個核酸“自費”的城市,出現了。

日前,四川省閬中市發布通告,要求當地居民自覺自費進行每周一次的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為3.50元/人次。

這筆錢看起來不多,但傳達出一個前所未有的信號:具有強制性的常態化核酸檢測,最終要由個人買單?

這則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

面對爭議,閬中市發布最新通知,將常態化自費核酸檢測,改為“愿檢盡檢”自愿檢測。

核酸檢測,自費還是免費,為何爭議這么大?

根據規定,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只有“愿檢盡檢”部分,才會讓個人買單。

道理不難理解。常態化核酸,著眼的是防控大局,具有一定強制性,政府買單是題中之義。

如果常態化核酸檢測,最終個人埋單,一家四口一年的支出少則要700多元,多則要2500元。

且不說會否導致部分人不愿檢測這一道德風險,對于一些困難家庭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對于這一情況,此前有多地試圖通過醫保基金兜底,但最終國家醫保局對此說“不”。原因很簡單,醫保是救命錢,如果動輒幾千億元都拿去做核酸,正常看病必然會受到影響。

沒有醫保兜底,最終能依靠的只有財政。

然而,不是每一個地方財政資金都相對充裕。

我國只有廣東、上海、北京等為數不多的幾個省份是財政轉移支付的凈貢獻者,大多數地方都要依靠發達地區的支持。

且不說財政收入也是取之于民的,最終仍舊是全民買單。

更關鍵的是,財政也不是聚寶盆。受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財政大盤也受到一定沖擊。

02

財政是問題的核心。

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閬中市有關工作人員直言:

“這個事情本來就要自費,政府承擔不起,不可能一刀切,我們只是執行指令。”

的確,閬中承擔不起,其他普通地市也承擔不起,這是全國大多數普通縣市都面臨的共同壓力。

閬中,是四川南充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

2021年閬中GDP總量只有280億元,戶籍人口82萬人,常住人口62萬人,這意味著當地有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

以常住人口來測算,按照3.5元/人的價格,每次核酸支出為217萬。

如果按照2天一次核酸,閬中全年支出約為4億元;如果是7天常態化核酸,一年開始也達1.2億元。

要知道,這還只是核酸支出,沒算上為常態化核酸付出的物力、人力成本,更不用說背后難以估量的誤工成本。

當地財政收入情況如何?

根據統計公報,閬中市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5.2億元,而財政支出高達53.4億。

財政支出是收入的3倍多,這筆錢從何而來?

根據財政預算報告,這筆錢除了一小部分來自賣地收入之外,60%以上依賴的都是轉移支付。

以此來看,即使按照最低的7天常態化核酸,即使只考慮核酸支出,閬中一年也要耗掉7.5%的財政收入。

這筆錢,相當于當地一年初中教育的總支出,或1/5左右的公共醫療支出。

這還只是一個普通縣級市,大多數縣城的情況未必比閬中更好。

03

別說閬中,就是閬中所在的四川省,這也是一筆巨大支出。

四川雖然是我國經濟第6大省,但由于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依舊是我國轉移支付傾斜的第一大省。

根據粵開證券的統計,2019 年全國只有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六省三市,對國家財政有凈貢獻。

事實上,雖然共有9省存在凈貢獻,但粵滬京三省市就占了2/3以上,上海一市的凈貢獻,更是超過了江蘇、浙江兩省的總和。

而財政轉移支付最受益的5個省份分別為四川、黑龍江、河南、新疆、甘肅。其中,四川以2381億元位居榜首。

四川2021年GDP為5.38萬億元,常住人口8372萬人,為我國第6經濟大省、第5人口大省。

同期,四川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73.3億元,而支出為1.12萬億元,財政自給率為42%。

如果四川全省都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一年花銷有多大?

保守估計,四川一次全域核酸總支出約為3億元,按照7天一次進行,全年支出約為156億元。

這筆錢,相當于四川3.2%的財政收入,超過了科技支出,超過了全年衛生支出的1/6。

如果全用醫保進行兜底,可行性有多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四川醫保基金收入1356億元,當年支出1107億元,而歷史總結余為1943億元。

看起來即使用于核酸,醫保還能支撐不少時間。

然而,要明白的第一點是,這筆2000億左右的醫保歷史結余中,約1/3屬于個人賬戶左右,能調動的只有剩余的2/3的統籌基金。

第二點是,醫保收入未來能否持續增長,具有不確定性。但確定的是,隨著老齡化加劇,醫保支出只增不減。

這其中關鍵在于,醫保要維持正常運作,就要至少保障可支付月數維持在6-9個月的安全區間。

除了東部沿海地區之外,大多數地方已經逼近了安全區間的邊緣。

這也是醫保基金不能輕易動用的原因所在。

04

全民常態化核酸,注定是一筆巨額支出。

因此,基于防控需要與財政支出的平衡,國家衛健委明確,不會對所有城市一刀切。

“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鐘的核酸采樣圈,主要是集中在輸入風險較高的省會城市以及人口千萬級的城市;頻次上也不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時檢測一次,具體要當地根據疫情發生發展情況、防控需要來因時因勢確定。”

顯然,那種動輒全省上億人口全部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且直接頂格要求48小時核酸,且不說財政是否吃得消,本身就與政策相違背。

基于科學防控的考慮,常態化核酸應該集中于大城市,尤其是千萬人口城市。

目前,我國共有17個千萬人口城市。

其中包括4大直轄市、8個省會以及深圳、蘇州、青島、東莞等經濟強市,以及臨沂1個普通地級市。

單看千萬人口大市,除去尚未躋身特大城市的臨沂,16個千萬人口城市覆蓋總人口月2.57億人,占全國的18%左右。

如果將主要二線省會都囊括在內,覆蓋總人口約3.7億人,占全國總人口26%左右。

即使是這些城市,財力也存在巨大差異,京滬深等地財力最為充沛,就是48小時核酸也不成問題。

東北、中西部的大多數省會城市,多數本身還依賴轉移支付,對于這筆巨額支出未必吃得消。

所以,在常態化核酸與財力之間要取得平衡,在防疫與經濟之間也要取得平衡。

疫情要按住,經濟也要穩住,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這是幾乎所有人的共同期盼。

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公与媳厨房在线播放,国产农村老熟女国产老熟女,公车全黄h全肉短篇公车之狼视频,麻豆丰满少妇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