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發力集成電路產業強壯“中國芯”
春和景明,萬物勃發。
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合”)的無塵室中,吊掛式天車來回穿梭,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趕制晶圓訂單。沿著晶合公司北行2公里,先導薄膜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導”)內也是一片忙碌:新建成的半導體靶材廠房里,正在進行關鍵設備的安裝調試。
這兩家公司的產品都是“芯片”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芯片,被譽為“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新能源汽車之中,都有它的身影。2021年,合肥集成電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倍,12.32億塊合肥造“中國芯”,點亮了這座城市集成電路產業版圖。
亮眼的數字,刻下合肥制造的每一步;飛躍的速度,傳遞出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信號。
1?產業鏈協同全力造“芯”
作為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圓代工企業,晶合的成績實現連年飛躍——2018年月產能為1萬片,2021年年底達到10萬片。不到四年,晶合就成為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產能第三的純晶圓代工企業。
晶合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該公司總經理蔡輝嘉表示,近幾年合肥市以及安徽省產業升級和創新速度非常快,晶合也不能落后。畢竟,晶合落地合肥的初衷,就是為了加入“芯屏汽合”的產業布局,與產業鏈上的企業共同成長,為合肥的產業騰飛貢獻力量。
“晶合努力提升產能,為國內芯片企業提供支持,有效提升中國大陸的芯片自主制造水平。”蔡輝嘉說,“補位”的同時,晶合吸引了很多上下游企業落戶,不僅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還有助于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的發展,更多企業的壯大是關鍵。除了晶合,合肥新匯成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匯成”)也是芯片產業鏈中的佼佼者。
專注于顯示驅動芯片封測領域的新匯成是國內顯示驅動芯片封測領域的“隱形冠軍”。2020年,該企業封測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在全球市占率約為5.01%,排行第三;在中國大陸市占率約為15.71%,排行第一。
據芯思想研究院近期公布的排名,新匯成入列中國本土封測代工公司前十強。
“立足于合肥的產業發展優勢和政策優勢,新匯成將繼續根據市場和產業發展走向,積極開發新技術,豐富產品結構,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該企業相關人士介紹說,這將為合肥集成電路產業、顯示面板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全力造“芯”的合肥,已經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擁有集成電路企業超300家,聚集從業人員超過2.5萬人。2021年實現全產業鏈產值近400億元,同比增長約30%。
2?重大項目推進“開足馬力”
一塊塊“中國芯”的制造,離不開關鍵材料。濺射靶材,是半導體芯片加工鏈的重要耗材之一。專攻新材料的先導將在該領域發力。
“我們新建的這條半導體靶材產線,將在年內投產,滿產后年產能可達1萬片,將帶來15億元左右的年產值。”先導副總經理劉洪浩說,這個項目的產品將供應國內的存儲芯片廠商,能有效推進半導體關鍵材料的國產化進程。
2021年12月18日,合肥沛頓存儲項目正式投產,為合肥集成電路產業鏈再添重要一環。按計劃,一期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形成每月10萬片動態存儲晶圓封裝測試、2萬片閃存晶圓的存儲封裝產能以及每月250萬條內存模組產能,為芯片制造企業提供晶圓測試、封裝測試、模組組裝一條龍服務。
3月啟動建設,6月主廠房封頂,10月首線設備搬入,12月正式投產。“合肥沛頓存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合肥市各有關部門高效、貼心的支持和幫助。”深科技董事長周劍說,“我們將一手抓產能提升,一手抓先進封裝技術的布局落地,為合肥市打造‘中國IC之都’助力。”
作為全國少數幾個擁有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及公共服務平臺的全產業鏈城市之一,合肥聚集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涌現了一批重要成果:
杰發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座艙芯片客戶覆蓋通用、大眾、吉利等國內外一流整車廠;君正科技人工智能視覺芯片國際領先;全芯智造制造類EDA填補核心支撐工具空白……
不斷涌現的科技成果,是自主創新的最佳注腳。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集成電路企業新增授權專利279件,總數達5556件;新增省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家。目前,全市集成電路企業累計擁有創新平臺52家,其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7家。
3?全流程支撐企業發展
近期,先導獲得安徽省“三重一創”重大工程項目資金補助,為企業的研發生產增添了動力和保障。“合肥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相對完整,對技術、人才和產業的扶持力度大,這也是企業在這里深耕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劉洪浩坦言。
合肥市的前瞻視野、主動作為、完備的政策體系,合力為企業營造了優質發展環境。
“晶合一路走來,離不開省、市、區政府部門細致務實、行之有效的推動和支持,希望晶合可以與合肥的發展同頻共振。”蔡輝嘉表示,晶合量產后,快速提升了中國大陸驅動芯片產能全球市占率,已經實現在液晶面板驅動芯片代工領域市占率全球第一的目標。未來企業還計劃積極深挖潛力,與客戶探討改良工藝,形成自己的獨特競爭力。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因子。據介紹,合肥將聚焦創新引領,加快推進合肥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合肥微電子研究院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先后成立市級芯屏產業基金、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等,重點投向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環節和重大項目。
在“鏈長制”持續推動下,合肥的集成電路產業聚焦政策引導,已形成疊加效應。“我市出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從支持基金投資、企業上臺階、新建項目、流片、購買IP等方面,全流程支撐企業發展。”市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說,同時利用省“三重一創”政策對集成電路戰新基地進行切塊支持,推進集成電路企業集聚發展。依托高質量發展政策,重點從企業研發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傾斜支持。
結合集成電路企業資金需求量大、需求方式多樣等特點,合肥聚焦金融支撐,創新投資方式,先后成立市級芯屏產業基金、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合肥經開區石溪產恒集成電路基金等,重點投向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環節和重大項目。
“立足產業基礎,瞄準發展前沿,我們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堅持承接和培育相結合,發揮重大項目牽引作用。同時,聚焦政策引導,出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全流程支撐企業發展。”市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4?“十四五”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力爭破千億
圍繞“合肥芯”“合肥產”“合肥用”全鏈條,合肥加快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傾力打造“中國IC之都”。
如今,“芯”火燎原之勢漸成——制造領域,晶合產能供不應求,實現在液晶面板驅動芯片領域代工市占率全球第一。設計領域,杰發科技、伏達半導體等龍頭企業在車規級、手機快充芯片領域實現國產突破。封測領域,通富微電、沛頓科技高端封測產能不斷提升。裝備材料領域,芯碁微裝成功登陸科創板,至純科技國內首個12英寸晶圓再生基地順利量產。公共服務領域,國家“芯火”雙創示范基地、合肥微電子研究院加快建設……
今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推進重點項目59個,計劃總投資超3000億元。“合肥將全面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步伐,盡快編制出臺‘十四五’產業規劃,進一步理清產業發展目標和思路。”市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計劃,依托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合肥將在做大做強存儲、顯示驅動、智能家電、汽車電子等特色芯片的基礎上,聚焦裝備材料、寬禁帶半導體和高端通用芯片等重點領域開展布局,全面提升集成電路產業能級,力爭到2025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道道“芯”光,點亮夢想。動力澎湃的“合肥芯”,正在為提升城市競爭力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