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的50元一盒,到現在的1500元一盒,帕金森病人的常備藥息寧(通用名:卡左雙多巴緩釋片)的價格在兩年時間里已經漲了2900%。
經歷了幾次缺貨、斷供、漲價的風波之后,日前,位于湖北荊州的帕金森患者家屬李燃(化名)終于從醫藥代表的手里買到了一盒100粒的息寧仿制藥,價格為500元。
11月25日,觀察者網先后致電上海第六人民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多家上海本地的知名醫院進行咨詢,均沒有息寧在賣。上海九院藥房工作人員稱,這個藥至少半年以前就沒有了,藥庫進不到貨。瑞金醫院藥房工作人員也表示很久以前就沒有息寧在賣了。
作為一款常備藥,息寧為何會出現大面積斷貨?在多個國家已經生產出仿制藥的情況下,我國為何遲遲還沒有生產出仿制藥?對于國內的帕金森患者來說,目前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嗎?
患者:吃遍了世界各地的仿制藥
2018年,李燃(化名)的奶奶在一次檢查中獲知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當時醫生開出的藥正是息寧。
公開資料顯示,帕金森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多見,平均發病年齡在60歲左右。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帕金森病就被收錄其中。
而息寧是默沙東的獨家品種,通用名為卡左雙多巴緩釋片,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復合制劑,在國內無等效替代藥物。
李燃經歷的第一次漲價是在2019年,當時50元一盒的息寧片漲到了80元,甚至最高時要100元一盒。這樣的漲幅讓李燃一家覺得有點難接受:“因為這個藥是要長期吃的,而且帕金森病人同時還要搭配吃其他的藥。”
按照每日一次、每次一片的用量計算,一盒30片的息寧剛好夠李燃奶奶用一個月。在藥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李燃最終以130元/盒的價格從醫藥代表的手中一次性購買了半年的用量。
2020年疫情期間,位于荊州小縣城的李燃一家又陷入了買不到藥的尷尬境地。這也是李燃第一次接觸到印度版本的仿制藥,一盒的價格大概是300元左右,規格是100顆。相較于原研藥,仿制藥的價格要便宜一些,但走私他國藥品在法律上確實屬于違法違規行為。這也是李燃比較擔心的問題。
隨后一段時間,原產息寧似乎又能在國內買到了。藥品到貨的時候,李燃拜托醫院的朋友一次搶購了5盒,這是奶奶半年的用量。再后來,國內一些醫藥網站也陸續恢復了銷售。
但今年9月,李燃發現,息寧又斷供了,醫院各個門店都沒有。醫生告訴他們,這個藥的價格,現在也已經漲到了1500元一盒。藥價飛漲,是因為真的沒有貨了。沒辦法,李燃只能又通過醫藥代表,購買了一盒息寧在土耳其的仿制藥,100顆的仿制藥價格為500元。李燃無奈自嘲:“自從奶奶生病來,已經吃過了世界各地的仿制藥”。
供應:一場由專利到期引發的斷貨?
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息寧作為進口藥物由Merck Sharp & Dohme (Italia) SPA(默沙東意大利)生產,再由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分包裝。
多位醫藥代表向觀察者網表示,息寧斷貨主要是產能原因,“感覺公司都不怎么供貨。”一位醫藥代表表示,2019年,由于默沙東國外工廠的生產線問題,出現全球斷貨。2020年少量來了一些貨,今年則是一年都沒有進貨。至于價格高漲,一位醫藥代表直言:“應該是渠道炒的,因為買不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神經內科醫生呂文向觀察者網表示,默沙東生產的息寧此前在美國專利已經過期,如果繼續生產需要重新進行藥品注冊。與此同時,美國已經有另一款類似的藥物已經上市了,藥效比息寧更有優勢。在此背景下,默沙東也就沒有必要再去進行重新注冊。而美國停產后,我們這邊自然也就沒有了。
事實上,息寧在中國市場斷供,并不是毫無征兆。
2019年7月,在一封給美國帕金森病基金會的信件中,默沙東(在北美地區使用Merck商標,其他地區使用MSD)告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停止在美國供應SINEMET的緩釋(CR)制劑。
默沙東表示:“盡管我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來確保可靠和穩定的供應,并對情況進行了仔細和廣泛的評估,但我們不再能夠向美國的患者提供這種藥物。我們仔細評估了患者的其他用藥選擇。目前,默沙東在美國提供的SINEMET CR的批準使用還不到1%……SINEMET CR將繼續供應,直到產品到期或當前庫存用完為止。”
而在更早之前,2019年初,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曾發布公告表示,由于息寧生產工廠的原因,影響到全球息寧供貨,預計未來一年內(2019年)將不能正常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財聯社報道,針對當前市面上息寧大面積缺貨,致市場價大幅飆升的現象,默沙東中國日前回應稱,目前正在和相關政府部門緊密合作,努力盡早恢復息寧在中國市場的正常供應,滿足廣大患者的用藥需求;建議正在使用息寧的患者盡早咨詢醫療專業人士,根據醫囑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專家:仿制藥研發關鍵在制作工藝
供應不足、買貨難的情況下,李燃告訴觀察者網網,自己并不是沒有考慮過換藥,尋求其他的替代方案。但對大部分帕金森患者來說,換藥就意味著要要重新去醫院檢查、住院觀察,即使按照醫生說的把藥換了,也可能會面臨藥效打折的情況。
談及國產替代方案,呂文表示,息寧的優點在于,因為其是緩釋片,患者血藥濃度下降的速度慢。到目前為止,除了息寧之外,沒有其他的左旋多巴控釋片。另一款產品美多芭在國內只有普通片,沒有控釋片,其療效維持時間較短,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比如病人10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中間有8個小時的時間。美多芭的藥效只能維持3~4個小時,病人后半夜的癥狀就會加重。息寧能夠改善夜間的這種癥狀,這是美多芭普通片無法替代的。”
李燃告訴觀察者網,自己一直有一個困擾了很久的難題就是:為什么中國還沒有研制出仿制藥?
在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觀察者網看到,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包括北京康諾偉業醫藥科技、桂林澳林制藥、恒瑞醫藥、長興制藥以及上海漢都醫藥科技等多家企業都先后提出了卡左雙多巴化藥的新藥或者仿制藥的研發申請。
長興制藥此前在回復《華夏時報》采訪時表示,長興制藥確實研發過卡左雙多巴藥物,但后來受到技術水平、生產設備等一些限制,后來交給總部華海藥業來做。觀察者網就此向華海藥業方面求證了卡左雙多巴研發的最新進展,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為什么息寧緩釋片的仿制藥我們就是做不出來?呂文表示,這主要涉及到藥物制作工藝的問題。比如息寧的主要成分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這個成分其實是很便宜的,它最貴也是最關鍵的點就在于其制作工藝,如何讓藥效能夠更加平穩、緩慢地釋放。普通片和緩釋片的制作工藝不一樣,最為關鍵的科技含量在于其中的制作工藝,而不是成分。”呂文談到,現在老百姓都在議論藥價虛高的問題,其實是忽略了藥品的前期研發成本和制作工藝等等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