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我們置身于經濟周期、大國格局的歷史調整期,也正在親歷科技浪潮此起彼伏的大時代,一場以人工智能(AI)、元宇宙為首的智能技術及其產業應用的變革,正以燎原之勢重塑著千行百業的生產方式,激發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的共生蝶變。站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前夜,我們目擊著人工智能從廣袤原野到高樓漸起,同時也在不確定中努力探尋確定性之“錨”——未來到底屬于web3、元宇宙,還是AI機器人?人工智能將如何點亮人間煙火?什么在構成AI時代的旋律?人工智能與元宇宙深度交疊又會把人類引向何方...
鳳凰網華東記者站《仕說新語》欄目深度關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推出《智元·無界》專題系列報道,深度采訪5家人工智能領域頭部企業掌門人,秉持科學精神與商業遠見,共話人工智能領域前沿進展,一起仰望星空,瞰見時代走向。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近年來,智能機器人的市場需求與日俱增,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正在快速增長。據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其中,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持下,機器人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大顯身手”,也不斷孕育出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本期《仕說新語》欄目對話ABB集團副總裁、機器人業務部中國區負責人、機器人業務部電子業務全球負責人梁銳,共同探討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未來發展格局。
以下為采訪實錄:
《仕說新語》:機器人在工業行業的運用,對這個行業產生了哪些顛覆?
梁銳:工業機器人最早被發明出來的時候,是為了解決制造業中的難題,例如貨物過重,以及臟、亂、差甚至是具有危險性的生產環境給工人造成的困難。
其次,工業機器人可以較高的精度解決工業流水線上重復性工作和流程,例如在一些鑄造行業、食品飲料、塑料加工等行業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大幅提高生產效率,且可以確保產品品質。前一段時間引發大家討論的機器人代替人力的問題,其實就是當勞動力紅利逐漸喪失,機器人將幫助解決很多難題。
今天,工業機器人又進入了更多新的行業,例如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建筑等行業,在未來也將有很大的發展趨勢。
《仕說新語》:人工智能的落地一直是業界討論的重點問題,您覺得人工智能技術在機器人當中的重要性是如何體現的?
梁銳:我打一個比喻來解釋,我常說機器人就像一件工具,如果你不會使用它,這個工具就毫無用處。機器人是否能真正為我們所用的關鍵,其實是在于我們是否賦予了機器人恰當的應用。而賦予機器人應用有兩件事情缺一不可,一個是相應的配套的周邊設備,另一個就是編程,也就是教它如何工作。包括現在在機器人上廣泛應用的AI技術,就是讓機器人自己學會工作。人工智能在機器人上的應用,無論從深度和廣度都可以提供很大幫助,充分發揮機器人的價值。
在很多場景的應用中,隨著應用對象的不斷變化,就需要機器人不斷進行學習,才能滿足我們的使用需要。我們曾經有一個試驗,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機器人上,將其關在房間里面,學習三天時間,最后準確率可達到98%、99%以上。但是如果在這個試驗中,全部由我們自己編程,其實是具有很大的難度。
因此,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人力難以解決的問題,我認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結合是人工智能接下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仕說新語》:對于將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您是如何研判的?
梁銳:人工智能在發展中發生了很多階段變化。最早從50年代開始,那時候在美國第一次召開了人工智能大會,從這以后人工智能就進入了從低潮向高潮不斷波動的時期,這個波動之中,每次在高潮點在人們對于人工智能技術寄予厚望,但轉而發現又有很多問題還需要解決。
但是我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確實每一次從低潮進入高潮的時候,它都解決了上一次波動中懸而未決的一些問題。
對于未來的發展趨勢,我認為在工業機器人上現在較多地利用它的視覺功能,將來可能會向觸覺、嗅覺延伸,而且在未來,可以在如何減少編程上更加努力,解決人工智能應用層面的問題。最后,從商務角度看,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算力,將商業成本降低,這將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仕說新語》:本次展會ABB展出了雙臂協作機器人,其實近幾年中國本土也有不少廠商立足本土加碼了協作機器人賽道,那么ABB的競爭力體現在哪里?
梁銳:首先我們是最早推出協作機器人的廠商,2015年我們就推出了我們的雙臂協作機器人,我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它既符合人體工學,還具備了一系列的安全特性,來減少碰撞風險,在綜合能力來看,是比較完美的。雖然已經推出了好幾年了,但如今仍有一些友商在發掘它的應用。
今天,我們在市面上確實看到了國產機器人帶來的激烈競爭,但是我們認為自身仍是十分有競爭力的。因為ABB本身就是做工業機器人起家的,所以我們有比較強大的后續力量,有最強的軟件開發能力,這一點我們很有信心。除此之外,從產品設計方面,我們設計團隊也比較強大,正在建設中的未來工廠計劃第四季度正式開工,因此在未來協作機器人賽道上我們也十分有信心。
《仕說新語》:在元宇宙方面,ABB是否有所布局?
梁銳:其實我們很早就已經布局元宇宙了。我們從2007年已經在移動互聯上下了很多功夫。從2016年左右,我們已經擁有了VR眼鏡的運用。在很多項目中,我們的工程師會基于VR技術在辦公室中遠程編程,然后到現場進行最后的部署和調試,這樣一來,可以大大縮短在現場調試的時間。
未來,我們也將繼續深化元宇宙的應用,對于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和后面產品的開發,我認為元宇宙的用可能還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
《仕說新語》:您剛才提到了機器人未來工廠,那么建設這個未來工廠對ABB的戰略發展來講有什么意義?
梁銳:我們正在做的是全價值鏈的本土化,我們的目標是繼續保持在中國和全球的領先位置。我們從1994年進入中國,2005年就開始基于中國本土研發和制造機器人。目前我們上海已經有30多個系列的產品,其中95%以上的產品型號和95%以上中國銷售的機器人產品我們都在上海進行生產。
另外,我們在上海還有全球唯一的涂裝機器人。除了研發、制造之外,我們也有成熟的銷售和系統團隊。對于未來工廠,我們是以10萬臺的量來作為產能目標的,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對于后續我們繼續在中國保持領先的位置,我們是比較有信心的。
《仕說新語》:那么根據ABB深耕中國市場的經驗來看,中國市場相較于其他國家來看,這里的市場差異性需求主要體現在哪里?
梁銳:中國市場相較于全球其他市場,我認為最大的區別是,中國自2014年開始就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使用國家。
其次,從應用的角度上來說的話,中國市場我們覆蓋了方方面面機器人的使用行業和應用情景。并且在中國市場,還創新了一些其他國家未應用到的場景。比如,我們所談到的醫療、餐飲等場景的機器人,在中國都是率先應用的,在其他國家并沒有看到,另外包括剛才提到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也是如此。
雖然在工業機械的密度上看,相較于機械化高的國家,例如韓國、新加坡等,中國當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很快,潛力是巨大的。
《仕說新語》:接下來,對于中國市場的發展您是怎么看的?
梁銳:對于未來中國市場的
機器人發展潛力我是十分看好的。那么現階段中國制造仍是中國較強的競爭力,這種情況決定了只做簡單產品勢必會被市場所淘汰。因此ABB在中國市場會專注于更多高質量的產品,將工業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更好的結合,我們認為將來制造業中,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肯定還會有更好的明天。
也是基于這種前景,我們在上海建了我們的超級工廠,并不斷加大投資。接下來的工博會我們也會參加,并展出更多新開發的產品和技術,我們是無限看好中國制造以及中國機器人自動化行業美好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