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穩就業:年輕人失業為何如此嚴重?
時間: 2022-09-05 15:07:36 點擊數:524 字體:

今年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特別對年輕群體而言。根據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成年(25-59歲)失業率從4月的高點5.3%下降至7月的4.3%;但青年(16-24歲)失業率卻持續走高至19.9%,年輕人與成年人失業率走勢出現背離(圖1)。單就青年失業率而言,過去五年節節上升,當前的失業率水平較五年前幾近翻番。考慮到大學生畢業的季節性規律,三季度青年失業率可能維持在高位,四季度大概率緩慢下行(圖2)。

不過,調研發現,年輕畢業生所面對的就業壓力,可能比統計數據顯示的更加嚴重。為了追求就業率指標,出現不少虛假就業的形式。傳統方式是“掛靠”,創新方式是“假簽約”和各種“靈活就業”。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一、青年失業率偏高,是一個國際性難題

我國的青年失業率,已經高于當前美國(8.5%)和歐盟(14%)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相對于成年人而言,我國年輕人就業的劣勢(youth disadvantage)非常嚴重。若以兩個年齡段的失業率比值來衡量,目前我國青年失業率是成年失業率的4.6倍(圖3)。

必須承認,青年失業率相對偏高是一個國際性的普遍現象。7月份,美國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為8.5%,是成年(25-65歲)失業率(2.8%)的3.0倍。以OECD國家來看,超過4倍就是極高水平,3-4倍屬于偏高水平,2-3之間為正常水平(圖4)。可見,以青年失業率與成年失業率的倍數來看,我國在國際上處于極端位置(outlier)。

造成年輕人就業劣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一是從雇主的角度看,在經濟下行期,沒有太多工作經驗的新人更容易失去工作,存在“后進先出”(Last In First Out)的現象。二是從青年自身而言,初入職場,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還處在迷茫和探索之中,轉換工作很常見。通常,要到三十多歲之后,一個人的職業路徑才會趨于穩定。這就造成年輕人失業率偏高,而成年人失業率相對較低的現象。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期,年輕人成為弱勢的就業群體,失業壓力就會凸顯出來,這是國際性的難題。

二、新增職位在哪里?

當前青年失業率偏高,很大程度上與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壓制有關。觀察PMI服務業從業人員指數,持續低于疫前中樞水平(圖5)。根據“七普”數據,服務業就業人數近3.6億,占我國就業總人口的48%。而青年就業人員中從事服務業的比例更高,達到61%。顯然,疫情對服務業極高的壓制,對年輕人就業的傷害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經濟持續下臺階導致新增就業職位減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除醫藥、電氣機械、通信設備、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少數高景氣行業外,大部分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相較疫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收縮(圖6)。而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一個符合邏輯的判斷是,新增就業崗位的創造可能更加乏力。

再者,收縮性的監管政策,導致部分行業職位的減少。傳統上,房地產、教培、平臺經濟都是職位創造較多的行業,但今年企業用工快速萎縮(圖7)。A股上市的房地產企業員工總數過往曾持續高速擴張,去年開始轉為收縮。美股上市的中資教培行業員工人數,今年上半年減少了21%,若考慮教培行業的第三方用工,很可能是腰斬。美股上市的內地互聯網公司,今年上半年停止高速擴張,員工總數幾乎零增長(0.3%)。

最后,即使是國有部門,吸納就業的能力本身就非常有限,而且還呈下降趨勢。國有單位(國家機關、軍隊、武警、公檢法、人大、政協、黨的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從業人員數量近年出現回升,目前的規模約為5,600萬,占就業人員總量的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用工人數近年來逐年下降,2022年6月約為1,320萬,占比17.5%,相較2020年初下降61.5萬,占比下降2.6個百分點(圖8)。

三、年輕人的職業通道越來越“卷”

今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1,076萬,較去年上升167萬,增速18.4%(圖9),前幾年高校擴招終于迎來了畢業高峰。

大學畢業生大幅增加,而實體經濟提供的就業機會減少,導致考公務員及報名考研的賽道極度擁擠。今年有457萬人報考公務員,相較2019年增加167萬人(58%);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達到212萬人,較2019年增加74萬人(54%)。國考公務員錄用人數增加到3.2萬人,但錄用比例下降至1.47%,真所謂“百里挑一”呀。研究生錄取人數維持在約110萬的高位,但考研錄取率相較兩年前下行4.8個百分點至24.2%,也創下歷史新低。可以想見,年輕人所面臨的人生競爭,“卷”得多么厲害。

四、逐光而行:關于就業恢復的想象

就業恢復的前景,可以參考美國勞動力市場的表現。2020年4月疫情沖擊高峰時,美國失業率曾飆升至最高點14.7%,之后隨著社交距離回復常態,失業率陡峭下行至目前的3.6%,速率為此前各種危機后的四倍。可見,一旦放開對經濟活動的限制,就業恢復具有驚人的彈性。原因在于,新冠疫情對勞動力市場的沖擊,呈現出與以往經濟危機截然不同的特征,表現為臨時性失業上升遠超永久性失業,對服務業的沖擊大于其他部門。美國最高14.7%的失業率中,有11.5個百分點來自于臨時性失業。目前,美國臨時性失業幾乎完全收復失地,而永久性失業率也已到達歷史的低位

如果我們理解美國失業率陡峭下行背后的原因,再發揮些許想象力,就不難看到未來的一點曙光。隨著防疫政策的優化,經濟活動正常化,特別是服務業的重啟,就業市場特別是年輕人的就業前景大概率將重現美國式的陡峭修復。根據海外市場的經驗,考慮到我國疫情沖擊的結構性特征,放開防疫之后,新增就業對經濟增長的彈性將顯著高于疫前。其中,青年失業率有望率先快速下行(圖12)。

雖然如此,我們卻不能坐等未來。因為時間正在快速流逝,勞動者處于失業狀態或離開就業市場越久,其工作技能和信心受到的打擊就越嚴重。年輕人遲遲無法進入職場,就會選擇逃避,可能對其整個職業生涯都構成傷害,造成“永久傷痕”(permanent scars),從而拉低勞動參與率及生產率,進而拉低長期經濟增速。事實上,疫后發達國家勞動參與率均較疫前明顯降低,這也是美國失業率快速降低的部分原因。

所以,我們必須逐光而行。就業,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系著經濟大局。應盡快扭轉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勢頭,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經濟活動正常化“穩就業”“穩增長”,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公与媳厨房在线播放,国产农村老熟女国产老熟女,公车全黄h全肉短篇公车之狼视频,麻豆丰满少妇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