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于斷供芯片設計EDA工具了,該來的總是會來,美國多次出招都沒能把中國科技打趴下,更沒能做到所謂的一招斃命,美國會就此善罷甘休嗎?顯然也不可能,所以美國繼續下重手,那么美國斷供EDA影響究竟有多大呢?
一句話來說的話,就是中國芯片業者面臨的處境,就是背水一戰退無可退,也沒有任何偏門可走,只能正面強攻。當然,很多朋友未必都了解EDA的重要性,甚至這三個字母代表著什么意思,也未必清楚,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做個介紹,來談談美國這個禁令的影響,以及中國芯片產業的應對之策。
實際上,美國商務部最新的禁令清單,并非只有EDA一項,我們看到8月1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所宣布的內容中,要求從8月15日開始將金剛石、氧化鎵icon(Ga2O3)兩種半導體材料、用于GAAFET架構的半導體EDA軟件、用于燃氣渦輪發動機的壓力增益燃燒技術加入到商業管制清單,對其出口進行管控。
美國政府給出了的管制理由,是基于所謂的瓦森納協定icon,當然我們也知道這是瞎掰的理由,美國的作為依舊是國際科技戰略利益的考慮。美國的最新管控,會直接帶來以下幾個重要影響:第一個影響就是,列入該清單意味著以上技術的出口將需要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出口許可,理論上美國可以在其中進行不公平科技競爭的操作。
第二個影響當然就是科技供應鏈的斷供,此次管控的四項技術中,金剛石、氧化鎵(Ga2O3)是能承受高溫高電壓的第四代半導體材料,想必各位對第四代半導體,早就有所耳聞,美國這次就是形同斬草除根,希望能把中國下一代半導體發展,扼殺在搖籃里。
這些技術管控,針對性極強。其中,又以上述之中的EDA軟件被美國出口管控最受關注。EDA也就是電子設計自動化,在半導體行業中,EDA工具涵蓋了功能設計、布線、驗證等環節,極為關鍵。一顆芯片動則上億,幾十億顆的晶體,如果單靠人力計算,排列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美國這個斷供EDA以及其他跟芯片生產,設計環節息息相關的頂級技術、材料;和之前針對華為等具體企業的限制措施,有本質區別,因為這一次沒有說直接對哪個企業,這就等于是說我們整個中國所有企業都在這個斷供范圍內。
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具備這樣設計能力的EDA等半導體上游,可替代性極差,多年來幾乎都是美國在掌控著上游供應鏈,所以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在這樣的圍堵面前,根本沒有其他迂回的空間,可以說是背水一戰退無可退,只能正面迎戰全力以赴爭取勝利,沒有其他任何的選擇空間。
國內廠商中,華大九天榜上有名,市占率達到5.9%,排在第四。雖然占有率并不高,但是已經是國產EDA非常不錯的成績了。我想這至少說明三點:1、美國的圍堵導致的后果是嚴重的,我們必須面對,不卑不亢也沒必要掩飾,我們正面問題解決問題;2、中國的國產替代目前還不如美國產品,但是已經具備一定的替代性,特別是在中低端的產品上;
3、資本市場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在美國的圍堵打壓面前,反而看好中國產品的發展潛力,這一點和我們之前說的邏輯是一致的,那就是美國人送給中國的半導體從業者,讓出中國市場空間的大禮,當然能不能把這個蛋糕吃下去,把這個禮物攬入懷中,還要看中國業者的努力和實力,至少目前資本市場的表現是看多的;其實美國的限制措施會走到這一步,多年前很多人就有預判,也開始在著手準備這一天的到來。
話說三年前,美國其實就已經瞄準我們的半導體領域了!美國當時的做法,是用這一刀砍向中國的科技業代表華為,希望以此就能遏制住中國的科技進步。但是這幾年的發展,大家也看到了,美國非但沒能把中國科技打下去,無論是華為自身還是中國科技的突圍,都在倔強的活著甚至向前發展,這一點出乎美國的預估。
我想中國半導體突圍,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中國的市場,我們把視角拉長來看,掏錢的永遠都有一席之地,完全忽視市場的力量,美國現在的科技圍堵,更像是一場舍本求末的意氣之爭。過去幾年半導體短缺,美國的邏輯尚能站住腳,但是現在行情已經快速變化,現在已經從供小于需,變成了供大于需。
我想上述這些市場供需關系逆轉的重大變化,有可能會讓美國現在費盡心機,把三星icon臺積電以及英特爾,一大堆的半導體巨頭,跑去美國所設置的半導體工廠,未來的產品面臨賣到哪里去的尷尬處境,以及上述出現的降價潮,在美國制造業已經衰落的當下,芯片制造成本必然高企,未來的競爭力也就相當堪憂,不知道現在的拜登政府,是否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