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高善文最新研判:本輪反彈仍將維持較長時間,A股估值處于最為極端水平
時間: 2022-06-29 15:25:59 點擊數:403 字體:

安信證券中期策略會上,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發表主題演講,再次亮出對當前市場情況的基本判斷,也對我國邁向中等發達國家的困難和挑戰進行了深入剖析。

高善文指出,當前A股估值水平在歷史上并不算高,市場仍處在正常的由估值修復和基本面因素改善推動的反彈進程,且仍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其判斷依據在于,從微觀指標來看,目前經濟基本面因素正在好轉,銀行放貸更積極、流動性環境進一步改善、政府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利空因素不再惡化等等。

中國正在接近世界銀行高收入門檻的標準,長期基本能維持4.5%的經濟增長水平,在未來2-3年內跨過該門檻沒有什么懸念。盡管過程中不斷涌現挑戰和困難,但高善文認為,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補齊制度短板、增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完全有可能繼續實現在歷史經驗之中看到的相對比較高的增長。

本文從高善文的演講中節選了四大看點。

看點一:本輪反彈仍將維持較長時間

目前A股處于什么位置?4月底開啟的本輪反彈能否持續?這或許是投資者心中普遍的疑問。經歷了年初的幾輪調整,高善文認為A股市場已經下跌到一個極致的水平,剔除掉流動性因素,現在的估值水平放在歷史上,一定處在最為極端的水平。判斷依據有三:

一是估值指標,從年初至最低點的跌幅和估值表現來看,A股市場各大指數均已跌到一個極其罕見的、非常低的水平,絕大多數板塊市凈率估值的歷史分位都在10%以內。

二是交易層面,A股市場對一系列的利空因素已經完全鈍化,尤其對于一些明顯的超預期利空因素,已經完全沒有再作出反應。

三是流動性層面,對照歷史情況,這一輪下跌最顯著的特點是,在流動性層面上沒有出現廣泛的和明顯的緊縮。“年初以來流動性環境基本穩定,甚至可能還有一些小幅放松。”高善文補充道。

4月底至今的反彈是何因素在支撐?

一是來自于市場由自身交易力量的助推,二是基本面的因素開始逐步好轉,如疫情形勢開始逐步得到控制、銀行放貸非常積極、流動性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同時宏觀上政府穩增長的政策有條不紊的發力等等。

高善文同時認為,“到今年5月初,極低的估值水平已經完全吸收了基本面上已經發生的和可以預期的一系列利空因素,甚至對于這些利空因素有一些過度的消化。”

那么本輪反彈能否持續?高善文也給出了肯定的答案:“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市場仍然處在一個比較正常的、由估值修復和基本面因素改善所推動的正常反彈進程之中。從交易面、基本面等等的情況來看,這樣的反彈還會繼續維持較長的一段時間。”

看點二:我國距離高收入門檻僅一步之遙

A股市場調整的真正因素是什么?這同樣是市場一直熱切關注的問題,站在當下時點,高善文認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市場對長期經濟增長前景的確定性產生了一定的憂慮,基于此,高善文進一步談到充分評估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的必要性。

在回答上述問題前,高善文提到了一個較為現實的人口經濟背景,“現在全球差不多有85%的人口還生活在中等收入,或者比中等收入更低的水平。盡管世界銀行設定了一個相對不高的固定門檻,但是絕大部分的全球人口,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法跨過這一門檻。”

那么中國的情況如何?高善文給出的數據是,我國距離高收入門檻僅一步之遙。2021年中國的人均收入為12550美元的水平,盡管世界銀行還未公布2021年高收入國家門檻的修正值,但是根據相同的標準和方法,2021年世界銀行該門檻值約為13083美元。

換言之,在2021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與世界銀行的門檻值只差4%。對此,高善文也頗為篤定:“我們可以完全有把握說,在不太遠的將來,中國跨過世界銀行的高收入門檻,正式成為高收入國家,應該沒有什么懸念。”

但高善文坦陳,這看似近在咫尺的4%的距離亦有其實現的難度和挑戰,“兩年以前,我們曾經認為中國最晚在2022年有可能跨過這個門檻,因為去年差值只有4%,以美元的意義上來講,中國只要能夠實現超過4%的增長,就能夠跨過這一門檻。”

但是挑戰在于,2022年內外經濟環境出現了一些無法預期的沖擊,內部有疫情對短期經濟增長的影響;外部因為美聯儲加息,美元匯率大幅度升值,美元指數也存在接近15%的升值。除了中國之外,全球的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大幅的通貨膨脹,而中國的通貨膨脹水平更穩定,這意味著2022年這一門檻值向上修正的幅度會比較大。

上述阻力使得中國能否在2022年正式跨過這一門檻仍存變數。盡管如此,高善文仍認為,在未來兩三年之內,中國正式跨過這一門檻應該是沒有懸念的。

看點三:對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標準有信心

如果再把時間維度拉長,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長期經濟增長將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高善文認為,2035年,中國成為中等發達國家也是可以預見。

中等發達國家是何概念?大多數國際組織標準所計算出來的門檻值為2.3萬-2.5萬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要略微高一些,為3.2萬美元。對此,高善文也相對樂觀地認為:“中國在2035年會跨過中等發達國家這一門檻值,正式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序列。”

其背后的支撐依據是,從現在到2035年,如果中國的人均GDP以本幣計算能夠達到4%的增速,再疊加1%或者略多一些匯率的升值,就能夠完全達到這一標準。

此外,把中國的經濟增長放在東亞經濟體的長期增長背景來看,從可比經濟體來橫向分析也可得出類似的結論。因為中國與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有非常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統,比如高儲蓄率、勤奮、中式教育、服從權威、遵守秩序等。

可以把中國經濟增長和追趕過程理解為,是對東亞其他經濟體現代化過程的一個重復,并以此進行對標。可以看到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的經濟增速與東亞鄰國的經濟增速的長期均值是非常接近的,包括過去10年經濟減速也是非常接近的。

基于此,高善文總結到:“中國的經濟增速大約在大約在4%-5%,更可能在4.5%附近或者是略高一些的水平。如果繼續維持這樣的增速,以及考慮匯率的升值,到2035年我們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區間,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個過程中是否也存在變數?高善文也理性地談到了三大變數:

一是由于中國的龐大體量,它的崛起會對現有的地緣政治、國際秩序造成沖擊,進而會對中國的經濟增長以及增長面臨的國際環境產生一些影響。

二是由于政治制度的差異,在繼續追趕的過程中,對經濟增速的影響是否完全可比,不是一目了然的。

三是包括俄烏戰爭在內的國際環境變化的沖擊。

看點四:可持續發展仍需制度環境和價值取向的支撐

盡管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已沒有什么懸念,但高善文也警示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問題。首先一個基本的重要事實是,對于1987年以后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的經濟體而言,并不是所有經濟體此后都能繼續維持較高的增長。只有三分之一的國家、三分之一的人口數量,在跨過高收入門檻以后,能夠繼續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乃至最終跨過中等發達國家的門檻。

這背后的基本的假設是它能夠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表明它已經克服了很多問題,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即使跨過了高收入門檻,也并沒有把握經濟能夠繼續維持增長。”這也是高善文強調的基本事實。

要想繼續實現相對比較高的增長,制度性因素、文化背景或者社會價值取向方面的因素仍然不可忽視。制度層面的包括對研究、教育的重視程度,即中國長期強調的科教興國。此外,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繼續開放經濟體去參與國際競爭,這些因素反映了一定的制度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普遍的價值取向。

高善文特別強調的是:“這對于中國最重要的啟示在于,從現在到2035年要繼續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成功跨過中等發達國家的門檻,在制度支撐和價值取向層面上,毫無疑問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換言之,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其背后需要高水平的制度支撐,也需要全社會層面的更寬松的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的價值取向。“我們要長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在法制建設層面上的差距和短板。”高善文點明,“從長期來看,中國完全有可能像東亞其他國家那樣,在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以后,繼續實現較好的經濟增長。”

制度支撐的積極影響在股市發展上也有著明顯的投射。高善文認為,長期股市的繁榮取決于經濟體制中不斷產生新的、偉大的公司,這些公司通過上市與投資者分享它的成長,長期能夠不斷增長、不斷創造價值。“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個長期維持較高經濟增長的宏觀環境,對不斷涌現出很多新的公司、以及對這些公司的長期增長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而后者奠定了股票市場長期繁榮和長期走牛的重要基石。”

                                           

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公与媳厨房在线播放,国产农村老熟女国产老熟女,公车全黄h全肉短篇公车之狼视频,麻豆丰满少妇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