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日前馬斯克宣布全球停止招聘并裁員10%之后,這位世界首富自食其言,特斯拉官方發布公告,今天晚上將為“智能制造”業務進行中國地區線上招聘。
而且從公布的計劃來看,從智能制造到銷售到研發再到供應鏈,整個六月每周特斯拉都要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人才招聘、
部分美國銹帶工人看到這個新聞,估計跟昨天很多中國朋友看到谷愛凌成為美國申奧大使一樣,感覺像是吃了蒼蠅。
沒辦法,隨著全球經濟即將邁向衰退,聰明的國家與城市都開啟了人才與資本的爭奪。
馬斯克與谷愛凌,正好組成一對中美的“千金馬谷”,成為了被高舉的旗幟;同樣,繼英國宣布全球TOP50的畢業生可以直接定居,上海為了迅速從癱瘓中恢復,也宣布了全球TOP的畢業生可以直接落戶。
不要覺得英國和上海“求賢若渴”要聰明的腦子,人家是饞的是高貴的身子,如今能培養世界前50院校畢業生的家庭,很多都是資產規模以“小目標”為計,他們落戶上海可以直接拉動房產的價格與產業的投資規模。
這里,就不得不說兩個現實的問題,一個城市的房價,是由少數最有購買力群體決定的,而政府投資帶動的就業規模,往往趕不上幾個富二代的沖動創業。
他們才是資本主義視角挽救資產價格和就業的萬能良藥。
最近,中美經貿關系的忽冷忽熱讓很多朋友產生了疑問,今天借著人才與資本的爭奪,梳理一下最近薛定諤的中美經貿關系。
相比于特朗普時代蓬佩奧博爾頓等人推動的中美脫鉤,拜登時代的中美關系,逐步進入到了脫鉤與再掛鉤的疊加狀態。
這種疊加并不矛盾,是在傳統產業領域重新掛鉤,在新興產業領域進行脫鉤。
這套策略相比于特朗普時代的拍腦袋脫鉤精明了許多,頗有點“有美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味道。不動美國在華投資的傳統存量,但是用IPEF畫了一個圈,把增量的新型產業投資統統往“特區”轉移。
這套策略下來,使得中國區與IPEF區,頗似90年代初的東北與深圳浦東,雙軌制的并行,讓大家各自過得都很開心。
但是,在開心的過程中,“老區”東北的精英人才和聰明資本紛紛南下流入“新區”的深圳和浦東,以至于很多深圳的早期領導和浦東的科技骨干都是東北人。
最終,隨著西方資本的注入和國內精英人才的涌入,量變產生了質變,深圳與浦東取代了老工業基地東北,完成了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美國聘請谷愛凌為申奧大使,既釋放了中美關系緩和的信號,更籠絡了中國頂層精英與資本的人心。
所以,最近很多的中美新聞,雖然引起了一片歡呼和資本市場的情緒高漲,但也要看清楚長遠來看的走向。
譬如,拜登政府開始了新一輪主張撤銷中國關稅,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只會撤銷那些傳統的制造產業,為美國提供廉價的生產力;拜登政府最近撤銷了東南亞光伏的關稅,釋放了巨大的善意同時,目的也是推動光伏等新興產業資本從中國向IPEF區轉移。
拜登政府的這些政策,這對于產業資本和精英階層都是巨大的利好,但同時,卻也在試圖通過雙軌制和誘導,把這些先進的產業資本與人才慢慢的從中國挪走,試圖在全球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把中國變成90年代末的東北,造成高收入穩定工作的逐步流失。
明白了拜登政府的策略,也就明白中美經濟領域接下來的爭奪,在于亞洲地區新興產業鏈、人才與資本的主導權,代表就是馬斯克與谷愛凌的爭奪。
既然美國開啟了“攻心”,那么中國光靠一個外來和尚馬斯克肯定也是不夠的,因此,在過去一周內,之前被整改的平臺經濟,也在逐步向市場恢復信心。
看著今天馬斯克的同行再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不得不慨嘆,對于這些風口浪尖上的精英群體來說,混亂就是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