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伴隨著 327.41元/股的收盤價新高,比亞迪市值也達到9531億元,離萬億僅一步之遙。
同一日,比亞迪還發布了一則信心十足的公告——調整此前回購方案中回購價格上限。今年4月,公司曾公告擬回購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擬回購金額不超過18.5億元,不低于18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300元/股。上調回購價格無疑彰顯公司對未來股價的信心。
比亞迪的這輪上漲來得有些突然。5月10日至今的21個交易日內,這家巨無霸漲幅超過40%。市值新高之后,比亞迪下一個目標便是10722億元市值的“寧王”寧德時代(300750.SZ)。
比亞迪這輪估值修復背后有何內在邏輯?比亞迪最應該感謝誰?
“與狼共舞”
比亞迪股價的新高,首先要感謝老對手特斯拉。
6月8日,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廉玉波在接受CGTN采訪時表示,比亞迪將為特斯拉供電池。比亞迪尊重特斯拉,現在跟馬斯克也是好朋友。
比亞迪和特斯拉是直接競爭對手關系,此次合作可謂“與狼共舞”。
EV Sales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比亞迪以10.6萬輛車的銷量再次創下月度銷量新紀錄,并登頂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全球市占率已接近20%(19.5%),而特斯拉以7.3%的市占率位列第二。
從產品鏈來看,比亞迪比特斯拉更為全面。EV Sales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比亞迪四款在售插混產品宋PLUS DM-i、秦PLUS DM-i、唐DM(包括唐DM與唐DM-i)、漢DM(僅包括漢DM)分別實現銷量7.8萬輛、5.9萬輛、3.7萬輛、0.8萬輛,分列插混市場第一、二、三、五位。放眼所有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比亞迪宋DM系列、秦Plus DM-i、海豚、漢EV、元PLUS分列第二、五、六、七和八位,在前十中比亞迪強勢擁有5個席位,顯示出強勁的整體實力。今年5月比亞迪新車更是銷售11.49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48%,環比增長8.4%,連續三個月月度銷量突破10萬輛,今年累計銷售51.24萬輛,同比增長162%。
比亞迪如今的優勢源于對新能源汽車的孤擲一注。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21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17.1%,年內增長近8%。在此基礎上,比亞迪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將專注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自此,比亞迪也成為全球首家真正意義上停止生產純燃油車的車企。
其次,比亞迪市值新高還應該歸功于國內高景氣度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2021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同比小幅增長3.4%和3.8%。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全年產銷量分別為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約1.6倍,全年滲透率大幅攀升8個百分點至13.4%,12月單月滲透率更高達19.1%。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的新階段,呈現出市場規模和質量雙提升的發展態勢。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產品供給開始走向中高端化,市場份額顯著增加,供應鏈和產業鏈亦進一步完善并形成優勢,正重塑汽車工業發展新格局。
超越寧德時代?
隨著寧德時代上游端弱點的顯現,市場開始重估掌握全產業鏈的比亞迪的價值。
在動力電池領域,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全球市占率為35%,相較2021年底的29.5%上升5.5個百分點。比亞迪市占率則由2021年的6.7%增加至今年一季度的11%,排名超越松下(由16.7%下滑至9.9%)位列全球第三,落后于第二的LG 新能源4.9個百分點。
但與寧德時代相比,具備全產業鏈是比亞迪無可比擬的優勢。
數據顯示,比亞迪今年第一季度裝車量為10.5GWh,同比增長220.4%,展現出強勁的成長性。而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公司4月動力電池裝車量為4.27GWh,市占率32.18%,市占率提升了近13個百分點,僅落后寧德時代(市占率由3月的50.49%下滑至4月的38.28%)約6個百分點。寧德時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大客戶特斯拉銷量下滑。
在中游零部件領域,比亞迪已能自主研發制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比亞迪半導體處于IPO審核階段。從市場地位來看,比亞迪半導體是國內領先的具有自主可控技術的車規級半導體廠商,同時擁有國內首個完整車用IGBT產業鏈。公司業務包含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等。需要指出的是,比亞迪是國內少有的可以自主研發及生產車用IGBT、MCU和電池管理系統的公司。
在上游鋰礦領域,比亞迪顯示出優于寧德時代和特斯拉對產業鏈的理解。相較兩家不同領域的競爭對手,公司早在2010年便耗資2.01億元持有西藏礦業旗下扎布耶鋰業18%的股權。此外還和鹽湖股份(000792.SZ)合資持有青海鹽湖比亞迪(擁有49%股權,并不控股),其3萬噸碳酸鋰項目已于今年5月進行提鋰技術中試。今年3月公司更是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局盛新鋰能(002240.SZ)定增。更為重要的是,公司第三大股東呂向陽同時是融捷股份(002192.SZ)的實際控制人,旗下擁有亞洲最大鋰輝石礦山。
去年以來,伴隨著上游鋰資源價格暴漲,寧德時代凈利潤大幅下滑。公司在營業收入保持154%增長的背景下,凈利潤反而下滑24%。寧德時代也表示上游鋰礦資源價格大漲吞噬了公司凈利潤。作為對比,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營收668.25億元,同比增長63%;凈利潤8.08億元,同比增長241%。
2021年5月6日,比亞迪的市值不到寧德時代一半:比亞迪為4292億元,寧德時代為8945億元;12月3日,在寧德時代股價創出歷史新高市值達1.6萬億元時,比亞迪市值為8990億元。現如今,兩家公司市值僅相差119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