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青海省“多能源電力系統互補協調調度與控制”項目順利通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綜合績效評價,標志著青海電網在多能源電力系統互補協調調度與控制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對促進青海乃至我國新能源發電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多能源電力系統互補協調調度與控制”項目由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牽頭,科研團隊由3家省級電網公司、2家科研型企業、9所國內知名高校和2家發電企業共同組成。該項目歷時5年,科研團隊通過產學研用聯合攻關,提出了多種異質能源同質化建模理論及多能源同質化耦合模型的特征參數辨識方法,揭示了多種異質能源的多時空變化規律;提出了多能源電力系統電源規劃可靠性準則,為多能源電力系統規劃中的可靠性量化評估提供了依據;提出了隨機優化調度模型及風/光小概率出力隨機模擬的調度結果風險量化評估方法,解決了隨機優化調度方法工程實用性難題;提出了多能源發電互補協調控制性能的統一量化表征方法,構建了多能源電力系統調度運行與風險防控一體化構架,提升了考慮可再生能源不確定性的電網協調控制和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
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增長,青海電網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占比已達六成以上,給電網協調控制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而該項目自2017年立項以來,對大規模新能源并網電網開展整體消納能力和靈活性評估,實現考慮多重因素下,風、光、水、火、儲等多種類型電源的最優布局,實現多能源機組優化調度和新能源場站最大化發電。同時,通過研究“新能源發電年/月電量優化調度軟件”“新能源發電日前/日內隨機優化調度系統”以及“多能源電力系統互補協調調度系統”在青海電網、新疆電網進行示范應用,實現了最大化消納新能源的同時有效降低調度決策風險,提高了調度決策的安全性、可靠性,為青海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對貫徹國家能源戰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